先有人,才有傳承——木柵鐵觀音中堅世代

先有人,才有傳承——木柵鐵觀音中堅世代

文/林宜潔

木柵是台灣鐵觀音的主要產區,如台灣多數農業生產現場,面臨從農人數減少,人口老化的挑戰。尤其木柵茶葉生產多以傳統家戶為主體,與產業鏈分工較為細緻的台灣中部產區不同,從種植、製茶,到烘焙、販售,常由一家人從頭到尾包辦。因此,木柵茶家下一代接班與否,等同木柵鐵觀音產業存續的重要關鍵。

隨著木柵茶家接班狀況逐年明朗,臺北市青年農民聯誼會木柵分會於2018年成立,至2021年累積38位會員,其中約有五成會員與茶葉生產直接相關。除繼承父執輩累積的產業資源,接班青年面對製茶工藝傳承,及其它嗜好飲品如咖啡、手搖茶帶給鐵觀音的時代挑戰,展現出開放且勇於承擔的思維。

更有在琢磨中繳出亮眼成績單者,好比接班滿六年,抱回2020年冬季優良鐵觀音茶比賽特等獎,現任木柵青農聯誼會副會長的「鴻智茶場」張恩沛、又如拿下2020年全國部分發酵茶製茶技術競賽季軍的「采耕製茶」張君誠。另有接班十六年,其實是位七年級生,於鐵觀音比賽獲獎無數,現任木柵青農聯誼會長的「張協興茶行」張欣柔。

接下衣缽,對內扎實練功,對外迎接挑戰的中堅世代,不僅是木柵鐵觀音茶香延續的種子,也是木柵茶區比鐵觀音更珍貴的資產。

製茶工藝建檔,傳統與當代風格並行

張恩沛接班後除了鑽研製茶,對友善耕作茶園管理也累積不少心得/攝影 林宜潔

木柵鐵觀音以製茶工藝聞名,發酵與烘焙並重,堪稱台灣特色茶製程最「厚工」的一支。茶業改良場文山分場長蘇彥碩表示,木柵鐵觀音的製茶技術以家傳為主,是各家茶莊的營業秘密。因茶農祖父張約旦離世時未能留下太多資料,父親張昭輝接班摸索不易,從小在祖父茶園玩耍成長的張恩沛使命感大作,2014年離開生技業,回貓空接班。除投入第一線茶園管理,也開啟記錄拜訪老茶師製茶工藝的計畫,2019年進一步獲得農委會水保局支持。

做茶有點像瞎子摸象,我摸到尾巴,他摸到腿,大家可能想像這是一根柱子,其實是一頭大象。」張恩沛生動地說,每位老茶師都有自己的經驗法則,他把訪談搜集來的資料建檔,期許在以身體經驗為主的製茶脈絡中,建立一套具參考價值的科學化紀錄。希望鐵觀音製茶工藝拼圖能日趨完整,並促進不同世代、不同茶區間的分享。

畢業於政治大學神經科學所碩士班,熟悉資料庫跟科學研究的張恩沛坦言,在茶的世界裡,論文資料只是基礎,尚無法超越前輩身體力行的製茶經驗。他深信可以在資料中找到互通的方法,「前輩講一句話,可能就節省我兩季的實驗時間。」無論是茶園管理、製茶或焙茶,張恩沛透過記錄實驗,摸索出自己的通則,在2020年冬季優良鐵觀音茶比賽抱回「特等獎」的殊榮。

鐵觀音的香氣滋味,一直是木柵茶家與消費者之間的長青話題。1980年代起,優良茶比賽成為木柵茶農爭相競逐的舞台,在得獎幾乎保證銷售的狀況下,受評審青睞的風格成為主流。對此,「張協興茶行」第三代傳人張欣柔的比喻十分貼切,「如果將木柵鐵觀音想成一個時裝名牌,比賽主審就是品牌設計師,負責決定當下的產品風格。與主審口味相近的茶,獲獎機率便較高。當主審換人,如同品牌設計師輪替,風格就會改變

「張協興茶行」由張欣柔的祖父張丁頂先生在1949年創立,是木柵著名的老字號。張欣柔說,在茶行買了數十年鐵觀音的忠實老客戶大有人在,「老客戶喜歡的,跟評審不一定一致。」張欣柔說,祖父傳給父親,再傳到他與兩個妹妹手中,茶行一直保留自家的焙茶手路。為了同時滿足老客戶與比賽需求,茶行維持生產兩種不同路線的鐵觀音。讓老客人喜歡的,與有比賽獎牌加持的風格同時並存,「每個客人都可以在茶行找到他喜歡喝的茶。」張欣柔說。

張欣柔(中)與妹妹張依平(左)、張群(右)共同接下張協興茶行 攝影 林宜潔

兼顧理想與市場,以開放心態迎接正欉鐵觀音挑戰

而面對「正欉鐵觀音」,即以鐵觀音品種製作鐵觀音茶日漸稀缺的議題,青農則從不同角色出發,各有分析。

張恩沛觀察,整個木柵茶山在正欉與否的抉擇,處於不穩定的轉型期。比起目前普遍種植的金萱,鐵觀音品種樹勢較疏、抗病力弱,產量不理想是事實,「我的鐵觀音品種產量只有金萱的三分之一。」另外,鐵觀音品種葉片較厚,製茶成功率相對金萱低,每次做茶對製茶師傅都是考驗。雖然正欉鐵觀音末端售價較其它品種高,但與其成本相比,經濟效益仍不佳。「賣得很好,但價格上不去,若以經濟考量很難堅持下去。」張恩沛說,種植鐵觀音品種的茶農,幾乎都是出於使命感,自己也是如此,尤其他堅持友善耕作,生產更加不易。為了支撐理想,必須同時種植鐵觀音與其它茶樹品種。

「正欉鐵觀音有它特殊的風味,但是不是大家都喜歡,可以再討論。」張欣柔說,在祖父與父親掌管茶行的時代,來到茶行的客人幾乎九成都指名要買正欉鐵觀音。隨著其它品種製作的鐵觀音在比賽獲獎,市場也跟著變化。「我們很願意跟客人介紹正欉鐵觀音好在哪裡,但市場的確慢慢稀釋掉。」

張欣柔認為,除了市場變化,產量少也是正欉鐵觀音稀缺的原因。茶行的積極作為,是全力保留鐵觀音製茶技術。尤其張協興茶行是木柵地區少數還留有炭焙技術與設備的茶行,「我們一定會保留傳統焙火的方法,全世界這樣做茶的人跟數量是很稀少的。」

張欣柔補充,不只木柵鐵觀音,其它茶區同樣面對傳統消逝的疑慮。木柵青農到鹿谷交流時,當地青農面對凍頂烏龍茶的傳承,也拋出同樣議題。張欣柔說,青農間看法其實很多元,除堅持保留傳統的一方,也有一方認為因應市場變化調整口味是必然之舉,當代的主流就是以後的傳統。

「要以什麼都可能會發生的開放心態來看這件事。」張欣柔說,木柵茶園開墾受限於保護區開發法規,一直是個難題。如果有那麼一天,木柵地區正欉鐵觀音的產量或品質無法維持,大家也要接受轉移到其它地區生產的事實,如此產業才能繼續向前。

打破喝茶的距離感,舉辦導覽,進入校園培養年輕客群

討論鐵觀音的風格與接班使命,都是為了產業的永續。因此,擴大過往被認為老饕限定的鐵觀音消費客群,絕對是木柵青農的課題之一。接班青年除開發鐵觀音周邊產品,也舉辦導覽,接待消費者到茶園認識鐵觀音。另也進入市集、校園接觸年輕學子,盼培養出新一代的消費者。

「2020年團體導覽大概辦了10場。」張恩沛沒有僱請員工,一個人平常光是顧茶園就忙得兜兜轉。為推廣鐵觀音,仍提供學校或機關單位預約體驗導覽,帶著大家看茶樹,參觀製茶焙茶過程。

張恩沛表示,舉辦導覽的主要目標,是打破過往茶葉知識相對限縮在茶行裡,讓人有距離的感覺。他設計了挑茶梗、擺設茶席等體驗,配合示範講解,希望把經濟方便,通行國際與比賽的評鑑杯泡法介紹給大家。「就像咖啡杯測或手沖一樣,評鑑杯泡法是喝茶最好的練習。」當年輕朋友參加導覽後,願意在家裡擺上一組評鑑杯,就跨出了認識茶的第一步,他這麼相信。

張協興茶行則推出十分多元的鐵觀音產品,不僅有鐵觀音糖果製品,也有鐵觀音香腸等鹹食。張欣柔表示,除開發新的鐵觀音吃法,自己長期在花博農民市集講課,推廣茶葉知識,最近也與政治大學合作,進到校園與學生分享討論木柵鐵觀音。張欣柔說,課堂上有學生建議設計密室逃脫的貓空版本,讓到貓空的觀光客,透過遊戲闖關認識貓空和鐵觀音。張欣柔與木柵農會討論後,認為該提案趣味性十足,未來可能投入開發APP,「讓客人來貓空一邊挖寶一邊玩。」

參加市集,提供平價小包裝,是張協興茶行近來接觸陌生消費者的新嘗試。張欣柔說,茶包或一、二兩的小包裝,售價一兩百元容易入手,陌生客人購買意願較高,「之後回頭到店裡的客人還不少。」張欣柔說,隨著時代改變,茶行推廣也不再限於店面所在地,可以主動出擊。

互相支持交流,有歸屬感的青農聯誼會

「沒有人就做不了事情,人可以留下來是最重要的。」自謙當選會長只因較年長的張欣柔說,木柵青農聯誼會不是為了主導大家朝同一個目標邁進而存在,成為交流跟學習的資源平台,累積認同感,才是聯誼會的目的。

張恩沛觀察,聯誼會的成員目前很有向心力,無論製茶或行銷心得,都有正面的交流。由於成員年齡幾乎都在40歲以下,非常年輕,聯誼會也有點像同學會。大家會相約一起到茶改場上課,拜訪其它茶區與當地農會跟青農交流、踩點新的店家,互動密切。

張欣柔說,聯誼會成立後,茶產業相關的課程陸續展開。像是茶類調酒,或跟經營相關的小編課程、攝影課程都舉辦過。「大家不會同時喜歡同一個東西,我們把每扇門打開,有興趣的人可以再深入學習。」張欣柔說,聯誼會希望把大家聚在一起,課程盡量多元,各家都可以發展自己的特色。

在聯誼會裡,青農們除了各自經營自家事業,也能共同合作。張欣柔說,未來聯誼會預計推出一款鐵觀音啤酒,開發啤酒的想法一拋出來,就有十幾位青農願意共同投入。

修煉鐵觀音的製茶工夫,一個人或許還做得來。然要傳承地方產業,建立如此一張屬於接班世代的支持網絡,重要性不言自明。有了願意接下責任的中堅世代,才有木柵鐵觀音的永續傳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