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香百年 張協興深耕在地茶產業

飄香百年 張協興深耕在地茶產業

文/何懿庭、林蔚然

一、介紹

  張協興茶行在1949年由木柵茶人張丁頂創辦,經營包含了製茶和賣茶的批發零售,近年也隨世代轉型,致力於保存傳統製茶技術,如炭焙工藝——使用傳統炭培而非現代電培方式,過程非常耗時耗力,必須依靠製茶師傅的經驗去判斷炭焙空間的濕度與溫度、依照目標風味調整焙火時間、隨時管控溫度和茶葉氣味等。

  目前張協興茶行由創辦人張丁頂的三位孫女接手,她們分別是張依平、張欣柔和張群,其中張欣柔即為本次訪談的對象。三位茶行接班人從小隨著父親走看茶園,認識茶葉的栽培與發酵,也親自參與製茶過程,慢慢地累積出豐富的製茶經驗。另外,她們也加入木柵青年農民聯誼會,與同茶區的青農一起到茶改場學習、交流經驗,更經常參加製茶類的競技比賽,觀摩參賽者並試探同行實力。

  張協興茶行的鐵觀音茶是相當熱門的產品,尤其木柵是台灣鐵觀音茶的主要產區,而面臨市場轉型與產業傳承的挑戰,張協興茶行積極吸引年輕客群對傳統鐵觀音茶的興趣,推出十分多元的鐵觀音產品(如:鐵觀音糖果、鐵觀音香腸等),也經常到校園舉辦講座,向年輕客群推廣鐵觀音茶。

本次採訪的學生記者與張欣柔合影。

二、訪談

1.接手茶行的契機

  在訪談中,張欣柔分享了她回家接手茶行的契機——在遇到金融海嘯時,家族的休閒農場需要更多人力幫忙,於是她開始進入這個產業,最初是以協助的工作為主,後來逐漸參與產品的包裝以及與客戶的接觸。由於張欣柔擁有茶葉世家的背景,使她從小到大受到茶葉文化薰陶,也對農業工作較不陌生,後來也因為對茶葉的興趣而在高中選擇自然組、大學選擇生命科學科系。她的大學教授曾說,選擇生命科學不應該只是因為工作需求或對植物的喜好,但張欣柔認為,生活中的實務經驗往往是培養興趣的原動力。

  回到家族事業後,張欣柔更是深深感受到在實務中累積的經驗、技術的價值,且過去家族事業積累的資本和人脈資源,也成為使她回歸茶行工作的一大動機,接班對她而言不僅僅是家族事業的延續,更是一種承擔使命的過程,將家族累積的技術資源傳承下去,為茶行注入新的活力與發展動能。

張協興茶行店面一角。

2.家中女性在茶行的角色

  提到家族中的分工時,張欣柔認為能有長輩在旁引導是一件很幸運的事,讓她能夠專注於自己喜歡或擅長的部分,不必去涉足不熟悉的領域,也使三姊妹能夠各自在不同領域發揮自己的強項。

  張欣柔認為,她現在所從事的行業正好就是她所熱愛的事情,平常也喜歡拜訪茶藝館、包裝廠等地方,因此即使茶行的工作幾乎佔據了她所有的個人生活,也不會有「生活都被工作捆綁住」的感覺,相對於過去家族裡的「妻子」角色從事茶業時,更像是在幫忙丈夫的事業,而非是自己真正想投入熱情的工作。

  不過,過去家族中也有一些女性是較特殊的例子,像是張欣柔的奶奶——以前茶業的工作非常吃重勞力,一般的婦女會從事挑梗、分篩,但此外欣柔奶奶還開了一間雜貨店,因為她的專長是製作傳統發糕、粿,於是她除了茶行以外也多了一塊個人發展的事業和獨立的收入來源。

張協興茶行是文山區歷史悠久的茶行,也曾獲得製茶比賽頭等獎。

3.家人對茶行轉型的看法

  談及貓空地區在傳統產業轉型的過程中,家中長輩是支持或反對時,張欣柔認為貓空老一輩的茶農都很聰明,他們放手的越多,他們就越輕鬆,所以老一輩的人很願意放手讓年輕人去嘗試轉型。不過,在放手的過程中,他們會先切不同的區塊,不影響茶業生意的會先讓年輕人去做,而會影響到品牌形象或是主要收入來源的部分則會較為謹慎地保留。

  在一些合作過程當中,張欣柔也看到過去有些長輩很難去接受轉型的這件事,認為要花很多錢改造,但張欣柔認為「循序漸進」是能否獲得長輩支持的關鍵,若能夠在每個階段都表現出相對應「上手」的狀態,就會獲得更多的支持,反對的原因可能只是時機尚未成熟。

張協興茶行除了鐵觀音外,也販賣其他茶種。

4.張協興茶行的特色產品——茶糖

  張協興除了茶葉本身外,也有開發茶糖、牛軋糖等糖果製品,談及最初為何會想要開發糖果類產品時,張欣柔提到在景氣好的時候茶葉都是供不應求,但是經濟崩盤以後,茶葉的銷售額減少,大家更不願意花錢喝茶,而一包茶葉的價格是7、800塊,但一包糖果只要1、200塊,年輕人又對糖果零食類更感興趣,於是決定開發茶糖製品。他們將茶拿去工廠試作、挑出配方並開始量產。

  另外,在以前缺乏網路銷售途徑時,銷售茶糖主要是仰賴口耳相傳的方式,很多政大的學生要回去南部時,會來茶行買糖果送給家人,後來喜歡上茶糖的家人會打電話回茶行訂購、或是請學生回家時再來購買帶回家,於是同學變成了張協興茶行將茶糖產品傳播到全省各地的一個重要途徑。

因應時代變遷,張協興除了茶葉外,也推出茶糖、南瓜子酥等點心。

5.茶文化變遷下的創新與商機

  面對現在飲料選擇多元化的現象,張欣柔分享了她對茶文化變遷的看法——她認為,在賣茶的人眼中,重要的是能夠滿足顧客的需求,不論是使用茶壺泡還是冷泡都應該可行,這也是張協興茶行會選擇將茶葉放進糖果中的原因之一,以讓客人譨在不知不覺中享受泡茶的樂趣。

  而針對年輕人選擇飲料店而非茶行的現象,她提到理解消費者的需求非常重要,例如現代人希望馬上就能喝到飲品,也偏好購買自己難以在家製作的獨特口味,在這樣的條件下茶行就需要去檢視是否有產品可以快速滿足消費者需求,並同時加入「健康」的正向吸引力,像是製作茶包來方便客人迅速泡好茶;又或是面對茶葉很苦澀、很難喝的評價,張協興茶行會提供適合的茶葉推薦,甚至製作奶茶口味的糖,這些都是在茶文化變遷之下,他們尋求商機並保有創新的方法。

張欣柔認為,理解消費者的需求非常重要,例如現代人希望馬上就能喝到飲品,也偏好購買自己難以在家製作的獨特口味,在這樣的條件下茶行就需要去檢視是否有產品可以快速滿足消費者需求。

6.傳統茶業的挑戰與轉型之道

  面對正欉鐵觀音茶日漸稀缺和傳統製茶工藝消逝的挑戰,張欣柔分享了她對傳統茶業傳承或轉型的看法。她認為一個產業的續存與否與「社會對其的重視度」息息相關,因此她主張透過讓社會大眾更深入了解茶的文化內涵,提升茶的價值感。同時,她強調這也能讓從事茶葉的人們感受到參與的意義,她建議在「保有傳統精神的基礎」之上進行「創新改善」,透過將傳統價值注入當代需求,可以為茶業注入新的生命力,促使其在變遷中找到平衡點,達到更好的狀態。

張欣柔希望透過讓社會大眾更深入了解茶的文化內涵,提升茶的價值感。

7.木柵青農聯誼會對在地產業的助益

  對於「木柵青農聯誼會」對木柵在地茶產業的幫助,張欣柔表示青年農民受益良多,因為這個聯誼會提供了一個平台,使年輕人有機會學習、追求夢想,且通過組織的交流活動,彼此之間能夠互相認識、觀摩學習,也讓自己能夠更清楚自己的優劣之處和進步的空間。

  此外,聯誼會還促進了資源的共用,彼此分享經驗和協作,有效分擔風險,這樣的合作不僅讓參與者感受到團隊的力量,還有助於了解產品的差異化,透過組織提供的輔導方案,年輕農民能夠更方便了解相關政策和新技術的變動,並在平台上共同學習。張欣柔強調,這樣的組織除了提供實質的協助外,還能建立一種「共同奮鬥」的氛圍,更能鼓勵年輕一輩的木柵青農們返鄉接手茶業。

張欣柔表示,「木柵青農聯誼會」讓青年農民受益良多,因為這個聯誼會提供了一個平台,使年輕人有機會學習、追求夢想。

8.對文山區茶產業的期許

  在探討文山區的茶產業未來的發展時,張欣柔提出了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貓空地區的茶葉文化特色未能被清晰地呈現給遊客。其他地方對飲品的商業行為主要集中在賣奶茶和咖啡上,而貓空則擁有豐富的茶葉文化,但人們卻不將其視為地方特色,像是都發局在貓空地區的問卷中,早茶、喝茶、品茗、茶園、學習茶文化等等,這些沒有任何一個在選項裡面,也就是說,連政府部門也不認為貓空茶葉具代表性、足以讓消費者上門,那麼貓空地區的茶產業又應該如何繼續?

  張欣柔重申了重新檢視消費者期望的重要性,並強調當地需要提供遊客期待看到的元素,像是茶產業的「連貫性」,目前各方雖各自努力,有人認真種茶、有人認真經營餐廳,但這之間卻缺乏有效的連接,可能降低了遊客的滿意度。因此,她建議建立一個更具吸引力且連貫的遊客體驗,深入了解消費者需求,提供相應的體驗,激發遊客持續前來的動機,盡力讓當地的茶文化成為遊客喜愛的特色之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