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愷丰
石碇永安社區發展協會於7月20、21日舉辦「環保綠能與生態保育見學之旅」,並邀請社區巡守隊員參加。二日活動中,巡守隊員除至南投生物多樣性研究所、雲林湖山水庫學習食蛇龜保育知識,也前往淡水忠寮社區、雲林古坑華南社區參訪。透過社區間的創生經驗交流,瞭解如何找出地方特色,打造專屬永安的生態遊程。
20日一早,巡守隊員先至淡水忠寮社區參觀,學習公民電廠的基本知識與運作模式。公民電廠是以公民為主體,藉由集體出資、付出勞力等方式取得股權,並參與電廠的營運。忠寮社區近年發展綠電有成,除魚菜共生園區外,許多住宅的屋頂上也裝上一片片方正整齊的光電板。而社區講師在分享知識之餘,也鼓勵永安居民加入綠能發電行列,呼籲大家:「為了地球好,要回歸大自然!」
▲永安社區巡守隊員前往淡水忠寮社區進行參觀與交流。(攝影/張愷丰)
接著巡守隊員前往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參與生態環境保育課程。課程首先由助理研究員葉明峰打頭陣,分享湖山水庫興建前後的物種差異,使里民瞭解棲地變化對生物相的影響。第二堂課則由副研究員王經文擔任講師,介紹茶園的碳匯發展。近年氣候異常,聯合國在COP26大會上提出淨零碳排的目標,顯示國際社會對環境議題的重視。那什麼是碳匯呢?王經文解釋,研究員會在田園中測量植物產生的溫室氣體,「有正儲存叫碳匯,排放就是碳源」。他也指出,茶農使用除草劑後,茶園將不斷製造二氧化碳增加碳源。而不使用除草劑、做草生栽培,則像在土壤上蓋棉被,土壤溫度不會過高,茶樹的根系也會比較穩固,進一步提升碳匯,「讓農業的生態體系健康一點,抵抗氣候變遷的問題。」
最後壓軸的是助理研究員蔡繼鋒。他以食蛇龜的移地保育為題,介紹物種野放監測需注意的事項。蔡繼鋒解釋,移地保育是基於保育目的,將活體生物移到另一處釋放的行為。而進行移地保育並不如想像中容易。不但需在事前評估社區利害關係人的意見,在野放後也得透過無線電發報器,持續監測物種的活動情形。
▲蔡繼鋒說明,食蛇龜在臺灣屬一級保育類物種,生存狀況瀕臨絕種。(攝影/蕭敏玲)
在互動環節,永安里里長蕭敏玲提問,曾遇過民眾將永和撿到的食蛇龜帶進永安社區,請她協助野放的狀況,若是一般民眾撿到食蛇龜,該如何應對?對此蔡繼鋒回應,若龜有流血受傷,可致電地方動保處或撥1999處理;然若龜生理狀況一切正常,則建議民眾注意周遭環境,「附近若是原生棲地,如:翡翠水庫、南港山系,就不用送,不然就像把人家綁架一樣。」
翌日巡守隊員前往湖山水庫,聆聽當地人文生態保護協會野放、監測食蛇龜的實務經驗。協會總幹事蔡孟言強調,監測工作非常不容易,參與人員需要「不怕蛇、不怕蟲」,在樹林泥濘中尋找龜的蹤影。此外,因冬季時食蛇龜藏在土中不易追蹤,也提高了人員監測的難度。他笑著說道:「曾經有位居民來過一次,後來就再也沒看過他了。」
湖山水庫與翡翠水庫分別為南北食蛇龜的重要棲地。在本次交流中,食蛇龜巧妙成為兩邊民眾的共同話題,雙方踴躍討論該物種在不同地區的外觀差異。到了活動尾聲,協會更帶領巡守隊員製作DIY種子吊飾,將藍花楹、白鳳豆、紅木魚果、血藤的種子串成食蛇龜的形狀,作為此次見學之行的紀念。
▲巡守隊員正在學習編織食蛇龜種子吊飾。(攝影/張愷丰)
離開湖山水庫後,巡守隊員便造訪古坑華南社區,享用以雲林在地食材入菜,社區媽媽製作人生七味餐。包括口湖的白蝦、社區出產的芒果打成的芒果牛奶等。最後巡守隊員也至教室學習手沖知名的古坑咖啡,在濃濃的咖啡香中,結束豐富充實的旅程。
▲華南社區豐盛可口、以「酸甜苦辣鹹鮮澀」七種風味設計的人生七味餐。(攝影/張愷丰)
▲巡守隊員練習自行手沖香醇的古坑咖啡。(攝影/張愷丰)
此次見學之旅使巡守隊員們獲益良多,不僅加深其物種保育觀念,也使不同社區可交流彼此創生的成果。政治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汪文豪老師表示,在見學後,期待巡守隊員回到社區,「使永安更好,變成北宜公路上最璀璨的珍珠。」
One thought on “成為北宜公路上最璀璨的珍珠——永安生態保育見學之旅”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