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蕭崇富
還沒看到葉淑芬大姐,前庭三隻狗便已經熱情招呼,此起彼落吠叫。聽到狗叫聲後大姐走出來迎接我們。大姐說,白狗黑面的叫「黑頭」,流浪到這裡就賴著不走了。另外兩隻毛色純黑,牠們倆有著相似長相,一起共用「桂圓」這個名字,除了一隻狗跛著條腿,此外難以區分。別擔心,牠們倆很聰明,總是知道在叫誰,從未失手過。忠誠的他們對我們猛吠,還得靠葉大姐的吆喝,才安心進屋。
做人媳婦自然擅長料理,茶家出身的大姐尤擅茶料理。家裡的人出外工作,念茲在茲那道茶香四溢的茶油雞,茶葉蛋則是帶著「秘密」的手路菜。聽聞葉大姐的好手藝,我和偉丞一組,騎著一台紅色柴犬圖案車套gogoro,準備要來偷師永安的家常好菜。
葉大姐從坪林嫁過來,「賣茶葉蛋也不錯,大家都愛我煮的蛋。」曾經護安宮吸引許多外地人,現在遊客縮減,大姐也收攤不賣茶葉蛋。偶有旅客還是惦念著廟旁邊的茶葉蛋,偶登門問說:「今天葉姐還有蛋嗎?」。里長也在我們學做菜的時候,特來拜訪。「偶爾會很懷念她的茶葉蛋。」里長說。
鑽進廚房,大姐早替我們準備好食材,茶葉蛋也在鍋中翻騰了幾小時,已經可以出鍋了。本想著我們動手做,大姐還是決定由她來料理,以保證產出的品質。本以為「茶油雞」是由全雞組成,但大姐特別選大家喜愛的雞翅膀。「不然有些部位大家不愛吃」,大姐想確保眾人都能開心進食。

▲(攝影/蕭崇富)
茶油雞的製作過程相當簡單,在此淺記大姐的做菜步驟。
基本材料需要雞翅、茶油、生薑、米酒、鹽。大姐提早準備好一鍋雞翅退冰,擺在水槽旁邊。先用自來水沖洗雞翅,再來移動到瓦斯爐這邊。先用生薑入鐵鍋乾煸,逐漸迸出香味之時,掏起自新店購買的雞翅下鍋。大姐說,茶家每年冬茶之後,會使用茶籽榨出茶油,這樣的茶油拌麵入菜皆引人食慾大開。茶油自然是這道佳餚的主角,而他的最佳配角是紅標米酒,由米酒做底,整道菜不加半滴水。注意火侯、逐漸翻炒收汁,再加點鹽調味,便完成了這道料理。至於每個環節所需要的使用量,葉大姐笑著說,「山上的媳婦都是自己抓量。」

▲(攝影/蕭崇富)
手腳快速,不到十分鐘,噴騰香氣的茶油雞上桌。茶油、薑、米酒的爆炒收汁,出鍋後的湯汁精粹,帶有似麻油的醇厚、茶的芬芳,酒味也收的乾淨融洽,不喜愛酒氣的偉丞也接受的了。湯汁若是拌麵線,又是另一道珍饌。也許是酒頗有迷醉的效果,否則如何讓人一口接一口呢?
茶葉蛋表現亦亮眼,那時永安護安宮的「葉姐茶葉蛋」頗有名氣。天天都要準備兩個深深的高鍋,二十斤的白蛋各放入燉煮。直至隨時間,蛋殼出現裂縫,使用湯匙輕敲外殼,將裂縫擴大、以便入味。兩大鍋的茶葉蛋老是快速被香客、旅人買光。帶有藥膳風味的滷汁,將白蛋染上茶色。將微燙的茶葉蛋從鍋中取出,細聞尚可辨出包種茶香。蛋白軟嫩不爛、蛋黃鬆軟不乾澀,果然是旅客最愛的茶葉蛋。

▲(攝影/蕭崇富)
茶葉蛋表現亦亮眼,那時永安護安宮的「葉姐茶葉蛋」頗有名氣。天天都要準備兩個深深的高鍋,二十斤的白蛋各放入燉煮。直至隨時間,蛋殼出現裂縫,使用湯匙輕敲外殼,將裂縫擴大、以便入味。兩大鍋的茶葉蛋老是快速被香客、旅人買光。帶有藥膳風味的滷汁,將白蛋染上茶色。將微燙的茶葉蛋從鍋中取出,細聞尚可辨出包種茶香。蛋白軟嫩不爛、蛋黃鬆軟不乾澀,果然是旅客最愛的茶葉蛋。
訪問大姐時,小孫女在旁纏著她摯愛的阿嬤,一邊說著饒有童趣的語句,像是忽然說要養兔子,而且不是野兔,必須是淨潔的白兔。時而依偎在阿嬤的肩膀,時而翻找冰箱,拿了布丁又拿了冰棒。大姐訓了一下這個貪吃的小孩,又剝給她一個茶葉蛋,很是溫情。大姐膝下子孫滿堂,兩個女兒、一個兒子,還有四個可愛的孫子。每到過年放假,孩子們都回來了,大家想要聚在一起吃飯,還得擺兩桌才塞的下為數眾多的家人們。
從茶葉蛋界退休的葉大姐,目前投身永安巡守隊,定期在固定路線巡視山林,致力於永安自然保育工作。她與我們分享昨日與巡守隊,聯合拆除了36組獵具。這對於永安的自然環境,帶來顯著的成效。有賴里民的參與及共識,才能將社區活化與永續經營。
該揭曉茶葉蛋的秘密了,就是配方本身。「恁想欲配方嗎?這是秘密。」葉大姐神秘兮兮地說。我們仍未知道那天葉姐茶葉蛋的配方,只知道是去坪林中藥房抓的中藥,加上辣椒跟包種茶,茶葉蛋滷汁配方究竟有幾味中藥,一切成謎。

▲(攝影/蕭崇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