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食蛇龜平安家園 — 新北市石碇區永安社區
摘要
永安里共計六鄰,以原居碧山里全部併入之第二鄰面積最大;全里里民以茶農為主,該里境內共有二條主要幹道,一為塗潭道路,二為直潭道路;原碧山里可由水庫管理局碼頭乘船至對岸,現僅剩四戶居民。
境內原有一所永安國小,然自水庫新建完成,居民外遷後學生數量大減,遂廢校,併為格頭里雲海國小之永安分班。永安里行政區位於直潭永安活動中心,境內有三所寺廟,分別為:位於柑腳巷之護安宮,位於塗潭巷之勝安宮,位於水底寮巷之天寧寺。另位於塗潭馬祖林原有一軍營﹙虎嘯營﹚,已於民國七十六年水庫淹水後遷移。
永安里區域內另有二條保甲路:
- 一由水底寮→柑腳→塗潭。
- 一由直潭→塗潭→馬祖林。
歷史
永安里之前身為水底寮,採日治時代水底寮之名,民國五十四年時,里長林新添認為不雅,而另以吉祥語「永安」為里立名。本里於日治明治三十八年﹙ 1905 ﹚屬小格頭區之部份小格頭庄。下轄:直潭、塗潭、水底寮、小金瓜寮、十三股、柑腳坑、獅仔頭坑。
明治四十二年﹙ 1909 ﹚扔屬小格頭區之部份小格頭庄,大正九年﹙ 1920 ﹚屬石碇庄之部份小格頭庄;光復後,於民國三十五年改為水底里,民國五十四年改名永安村;民國八十七年碧山村廢村,全村併入永安村第二鄰,迄今永安里扔轄有直潭、塗潭、水底寮、小金瓜寮、十三股、柑腳坑、獅仔頭坑及原碧山里所轄有:乾溝、天車、石硿子、後坑子、湳子、九芎林、火燒樟、輸溝、半天寮。
- 部份地名由來如下:
水 底 寮:嘉慶末年,泉州人王英、李鏡、龔便、等開闢。地有溪谷甚深,於溪邊建屋開墾,故名。
柑 腳 坑:道光時,泉州人許環、楊情、楊慈等開闢,當時居民,曾於地培植柑樹七株,故名。
塗 潭:道光時,泉州人張義、林曰、林盛等開闢,潭水多泥沙溷濁,故名。
十 三 股:嘉慶末年泉州人謝品、張命所闢,以名。
獅仔頭坑:嘉慶末年,泉州人張命所闢,以地形得名。
乾 溝:以谷水時凅得名。咸豐、同治年間,張旺於此開山種茶,是為本區北勢溪南開闢之始。
石 硿 子:咸豐年間,泉州人劉義、蔡金子所闢。地有 涯石洞,當時開荒居民初至其地,即棲息於此,故曰石硿子。
天 車:山路險峻,羊腸盤旋而上,狀如天梯,故名。光緒初年,張旺開闢。
半天寮:張旺於此設寮煮腦,地居半山,故名。此外,尚有九芎林莊,以九芎樹得名;子,以地勢低下,時有水患得名;後坑子,以地方位置得名。俱光緒初年張旺開闢。
其他:氏族人口
- 全里均由泉州府安溪縣遷移至此,姓氏分布如下:
腳坑─楊、鄭、陳、蘇姓。
塗 潭 – 林、張、黃、許、陳姓。
直 潭 – 羅、楊、林、周、鍾姓。
水底寮 – 高、顏、謝、鄭、鍾、李姓。
獅仔頭坑、十三股 – 周、葉、高、林、莊、潘姓。
- 永安里地名由來演變:
日治明治 38 年﹙ 1905 ﹚屬小格頭之部份小格頭庄其下轄:直潭、塗潭、水底寮、小金瓜寮、十三股、柑腳坑、獅仔頭坑
↓
明治 42 年﹙ 1909 ﹚扔屬小格頭區之部份小格頭庄
↓
大正九年﹙ 1909 ﹚屬石碇庄之部份小格頭
↓
民國 35 年改水底村
↓
民國 54 年改永安村
↓
民國 87 年碧山村廢村,全村併入永安村
↓
迄今永安里仍轄有:塗潭、直潭、水底寮、小金瓜寮、十三股、柑腳坑、獅仔頭坑及原碧山里所轄有:乾溝、石硿子、後坑子、火燒樟